“川进青出”和“青进川出”有什么区别?旅游选哪个更好

好多网友留言询问:进藏自驾游有两条主要路线川藏线青藏线,即318国道和109国道,先走哪个好;是川进青出好还是青进川出好。我自驾游进藏刚好就是走的这两条路线,以下说一说我的经验和切身体会。

羊湖山顶

“川进青出”和“青进川出”有什么区别?旅游选哪个更好,入川旅游。  第1张

比如先去青海接人或者是有要事要办,那肯定是青进川出方便。如果你没有特殊事情,那肯定是川进青出的好。川藏线两个方向的路况都差不多。但是青藏线往拉萨方向的路况就要比往青海方向的路况好很多。 往拉萨方向的路况比较差,主要是因为这条线是进藏物资的主要路线,70%的物资都是从这条线路进藏的。由于大货车的载重大、日积月累,所以路面很多的坑,而小坑由于大货车的不断地'砸'又变成了大坑,路面堪忧啊。而往青海方向,由于大多数是空载的卡车和乘用车。所以路面的压力小很多,路况自然也是更好。

“川进青出”和“青进川出”有什么区别?旅游选哪个更好,入川旅游。  第2张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林芝方向的山路

所以传说中'进藏最佳的路况是青藏线',其实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只不过相对比川藏线来说青藏线少了很多像'山路十八弯'和'天路七十二拐'那样的盘山公路山路,也没有林芝山路那样险峻---30度陡坡加上180度的大转弯。记得我走林芝山路的时候遇到大转弯,只能等对向的车穿过之后才能同行。危险系数和峨眉山的下山路有的一拼。总的来说青藏线109国道大多是在旷野或者是高原上,基本没有什么山路,视线好,也没有什么突然的海拔落差很大的情况。

理塘方向的国道

唯一令人头疼的是冻土层路基不稳,加上四季温差比较大,所以路况变形严重,路面多次翻修,最终还是不行。原来平整的路面变得凹凸不平,感觉到路面起伏非常大,连续的上坡下坡、上坡下坡,跟坐过山车差不多。我的小白就是在这里被虐了,轮圈严重变形,最后换了三个轮圈。当然也有我自己的原因,赶时间所以开的飞快。有几次已经4轮不挨地,转向失灵了。可以想象我这速度有多快、这路况的起伏有多大。所以青藏线相对与川藏线来说是要好走一些,但是一定要控制好车速。

拉萨大昭寺

昆仑山和可可西里无人区附近的青藏线上你也能看到路的两旁插了好多电线杆一样的东西,夏季将路基多余热量传导向空气中,冬季将热量传导向地面路基;从而把温度变化对路基的影响降到最低,号称这是工程师想出来的最优的解决冻土层修路的最好的办法。

无名大桥

另外关于进藏的季节我想强调一下,最佳的季节是夏季,最好是暑假。虽然这个季节是藏区的旅游的旺季,衣食住行的花费最高的时节;道路泥石流的情况时有发生。我也是走过多段被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破坏的非铺装的路面,不过运气不错,没有碰到泥石流或者是山体滑坡什么的。但是由于是夏季,气温升高,道路结冰和大雪封山的概率大大降低。所以你行车的安全的系数成倍的增加了。也不用非要越野车,四驱系统路或者是准备防滑链什么的。如果是真的遇到极寒的天气、大雪封山,不管是霸道、陆巡还是揽胜、大G,最终还是要歇菜的。

我的小白变成小黑了

下面是两则新闻供大家参考一下:

一则是去年(2017年)十一长假 ,央视报道川藏线109国道可可西里和沱沱河段,出现大面积雪灾,滞留的车辆长达数十公里,很多大卡车熄火怎么也启动不了。后来才知道这些大多是初次进藏的司机,加的柴油的标号不对,现在雪灾、气温极低,好多车辆的柴油冻结,发动机自然无法启动。

成都武侯祠

另外一则是刚看到的(也就是20180615,俄罗斯世界杯开幕的第二天),四川康定,川藏线折多山段出现大雪封山的极端的天气,道路堵塞,剐蹭和碰撞的情况时有发生。

茶卡盐湖

我对这两段路印象深刻,我走的时候感觉路况还是不错的。

青海湖日出

一个是6月中旬,一个是10月上旬;中东部地区大多还是在高温的天气;可是藏区的却是另外的一番景象。各位驴友还是好好掂量一下,进藏之前务必做好攻略,准备充分。

怒江在这里90度大折回

如果是觉得夏季我不去,非要选择在其他的季节进藏,或者是气温比较低的时候进藏,那准备防滑链那是必不可少的,最好还是四驱车型,有条件还是上硬派越野车带中央差速锁的。因为藏区气温低,再加上雨雪交加,路面上很容易结冰结冻。千里山路,坡陡弯急。谁也不会料到能下一步会出现什么情形,所以只有做好万全的准备才能确保你安全万无一失的走过青藏线,川藏线。

昆仑山地址公园

“川进青出”,顾名思义,就是进西藏的时候,从四川进入;出西藏的时候,从青海出来。

传统的两条进藏线路中,一是318国道川藏线,二是109国道青藏线,因为要一去一回,并且避免走回头路,很多人在进出西藏时都会选择“川进青出”。也就是说,从川藏线进西藏,然后从青藏线出来。

为什么传统路线要“川进青出”,而不“青进川出”呢?

1、川藏线平均海拔4000米,尽管会翻越13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还有2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但海拔变化循序渐进,使得人体有一个适应过程,不容易高原反应。

2、更为重要的是,川藏线沿途旅游接待设施较为健全,有成熟的旅游线路,供人休息的地方基本都在海拔3000米以下的地方,即使发生高原反应,也有适宜人休息的地方。

3、反观青藏线,其平均海拔4500米,一路高海拔地区,不仅没有什么海拔变化,并且供人休息的地方都几乎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方,没有给人一个适应高原反应的过程。

4、青藏线是一条需要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的国道,和川藏线不同,自驾青藏线并非边走边玩,因为一路大都是无人区,通常都是长途跋涉,更为疲惫、劳累。

考虑到第一次走青藏线,身体较难适应,大家在去西藏时,大都会选择“川进青出”线路。

更多西藏旅游资讯、攻略,欢迎关注“走川西吃喝玩乐”,大家有什么不清楚的,欢迎问我,祝大家旅途愉快!

“川进青出”和“青进川出”从海拔起伏、沿途景观、路况、配套服务等方面区别都很大。如果是第一次进藏,建议还是走川进青出线路。

对于适应高原状况来讲,走川藏线更好。青藏线从格尔木后进入昆仑山脉一带,然后进入可可西里无人区,海拔4000以上。沿线植被覆盖少,高海拔,富氧量低,容易产生高反。川藏线上随着进程海拔逐步升高,沿线植被丰富,虽然高海拔,但富氧量相对高些,容易适应高原状况。等到川进已经适应高原,再G109青出通常就没有问题了。

另外,青藏线沿途路况不算太好,沉降暗坑路面,大货车多,容易堵车。G109国道驾驶较为艰苦,尤其从格尔木到那曲之间800多公里的路程,一天行程较为疲劳,中间歇停条件较差。走川藏线,先享受G318沿路壮美风景,回程再艰苦点也好过。

青藏线沿途景点相对较少,昆仑玉珠峰、可可西里、沱沱河长江源、唐古拉山口等,各项服务配套对比川藏线上来说都差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