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学习压力大,学生放学,该不该给他们嬉戏的空间
这个问题,我曾听到过好几次,最有印象的一次是一个家长在开完家长会后跑到我的办公室问我这个问题,一起围绕玩的话题聊了很久,我最后告诉他最有份量的一句话是:孩子学习之余要玩玩,玩的时间不是你给的,而是你要归还属于孩子自己的时间。今天见到这个问题,我同样还是这句话。
1、要玩。从孩子生理发展规律上来讲,要给玩的时间,其实,玩是孩子的天性,玩是孩子内在的需求,我的童年是玩大的,滚铁环、打陀螺,打野仗等有味的活动几乎玩尽,至今难以忘怀,孩子在玩中学知,玩中启智,现在的孩子成长倒是在书本中、分数中、辅导中长大的,几乎对童年没有什么印象,他们很期盼玩的时光,所以我们要尊重孩子的身理发展规律,开明的对待孩子的玩。
2,要会玩。一要注意玩的时间适量,不能沈溺于玩中,而荒废了学习,二要注意玩的时机,早晨是记忆最好的时机,不能玩,要朗读课文或英语;课堂中是学习最重要的阵地,不能玩;晚上是巩固知识的时机,不能玩。三要注意玩的内容,去外研学旅行,可以亲近自然,开拓视野;下象棋,可以开拓思维;打球,可以强身健体,提升协调能力;打游戏,可以训练手眼脑灵敏,可以从这些项目中选择合乎自己兴趣的玩,悦动圈的老董胡茂伟就是高中的时候习惯玩游戏,后来玩出了兴趣,玩出了有名的体育健身软件。
3、要适度。孩子学习任务重,升学压力大,一味的学习导致学习效率低,而适度的玩,可以劳逸結合,更能提高学习效率,缓冲因学习紧張而带来的压力,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安徽省理科状元周伟伦在谈学习体会时说到一点就是他学习从打疲劳战,保证劳逸结合,适量运动,身体一直很好,学习效率很高。因此适度的玩,对学习有益身心。
要玩、要会玩、玩要适度,只有做到这三点,孩子会玩出好成绩,好心情,好身体,只有做到这三点,家长才可以放心的让孩子去玩吧!
孩子嬉戏的时间我们是不应该剥夺的,但是很多人会站出来说站着说话不腰疼,老师布置那么多作业写不完还玩什么?
其实是可以理解家长的,但是我们也要兼顾孩子的实际情况,比如老师布置的作业大概多长时间完成,完成之后孩子可以自己安排时间。现在孩子还小,要让他们知道生活不是只有学习,还有很多乐趣,也让他们把学习的乐趣用在生活中嬉戏中,这样才会激励他们去更好的学习。
现在社会竞争激烈,我们家长盲目的给孩子施加压力,每天除了学习没有别的兴趣爱好,所以孩子对学习越来越不上心,不喜欢,因为他没有找到乐趣,不知道学习的意义是什么。
比如孩子爱看篮球比赛,那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去大学高中看看他们玩的激情,让孩子知道要想玩的更好,就要好好学习,上了好高中好大学才会遇到更优秀的人,遇到志同道合的人,这样可以去看更多更精彩的比赛等等。生活学习要各自拥有乐趣和目标,不能让孩子放任自流,没有目标,没有目的。不知道爸妈生活的不易以及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
有了目标,做起事情来就有了方向,那么孩子才有动力。
学生学习固然很重要,但也要劳逸结合,况且学生健康成长学习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所以,我觉得放学后要结他们嬉戏的空间。
现行的教育,很多口号喊得都很响亮,都标榜实施素质教育、给学生减“负”、多元化评价教师、不以分数论高低、禁止给学生非名次等等,当然,为什么只能喊喊口号而不能真正去实施呢?因为在高考这根指挥棒不变的情况,仍然还是唯分数论高低。所以作为学校,作为老师如果学生分数上不去,那么家长就会有意见,社会就不认可。为了抓分数,每个环节上的人都必须疯狂起来。但最终所有的压力都集中到了学生身上。在家里,家长疯狂的逼,在学校老师疯狂的逼。现在大部分的学生,一天中除了吃饭和睡觉的时间,剩下的时间都是在学习。孩子最主要的事也是学习,只要学习好,家长可以容忍孩子的一些不足,有的孩子甚至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高中生了有些家长还在寸步不离的陪读。当然,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没有错,但学习并非孩子的全部,他们以后的幸福生活除了学习外还需要良好的性格、善于沟通与合作、健康的身体等作支撑。
玩是孩子的天性,每天适当的让孩子有嬉戏玩耍的空间不是什么坏事,让他们有一个完整而值得回忆的童年也是家长的一种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