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猪买票可以直接进站么
回答是可以的。现在通过各类渠道买高铁票出行时,一般在车次下方都会有一个证件一样的小图标,有这个图标即代表可以刷证件进站,无需取票。当然取票也不会有影响,但是网络购票取票后不能进行网络改签,退票等操作。需要去售票厅办理。现在大部分高铁站都支持刷证件过检票口,不排除一些稍微小些的高铁站不支持,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建议取票,避免出站不支持证件时受到影响,另外也车票可以留个纪念,自己去过哪些地方。
上车睡觉,下车拍照,“中国式旅游”,难道不发朋友圈就没意义吗
长期以来,“上车睡觉,下车拍照”,是不少中国游客旅游的真实写照。
较之于尽情享受假期的西方人,中国游客的行程永远那么紧,他们要么不会玩,要么没有时间玩。
出现上述差异的重要原因在于,中西方游客的旅游休闲取向不同,国人倾向于在有限的时间内,游览尽可能多的地方,拍摄尽可能多的照片,然后发朋友圈,面对物质文明不断富裕起来的今天,人们的精神文明发展与物质文明发展存在错位现象。
而西方游客则善于放慢节奏,尽情享受旅游目的地的自然和人文元素。
旅游是人们放松自我、调节紧张工作生活的重要途径和方式,越是繁忙,旅游越是凸现魅力,而今天的旅游往往不能让你享受旅游过程中最本真的快乐,不能让你细细体味情感的含蓄与细腻,在这样的背景下,旅游仿佛成了拍照的代名词。旅游的妙处在于放松身心、开阔眼界,而不在于走马观花、疲于奔命。对此,建议大家,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精简行程,放慢脚步,全身心投入,享受旅游的真情趣。
以上就是对于“上车睡觉,下车拍照,“中国式旅游”,难道不发朋友圈就没意义吗?”的答复,希望这个答复您能满意!
为啥古代人旅游看景就出口成诗,现代人旅游就是上车睡觉,下车>照相/h2>
古代人旅游?如果古代人真的去旅游,那也只是文人墨客,失意官人,怀才不遇,道土僧人,。而现在旅游大都是平民百姓,借助现代交通工具,和朋友,家人短时间到处走走,看看,调节心情,充电,长见识,为人生的下步调好步伐,继续前进,大部人那有心思吟诗作对,游戏人生!
古代的所谓旅游,实际上是在大地上行走,最多也就是坐船或者畜力车。所以在缓慢的行旅之中,大地上的风景都是旅游目的地,几乎是没有商业化的旅游点儿的。
这虽然没有能享受到旅游服务,但是看到的、感受到的也都是生活本身的场景,加之大自然还未经破坏,所以让旅行者比较有感觉。
因为旅途跋涉舟车劳顿,到达一个新的地方,总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冲击力,就容易凝结出彼时的表达方式:诗。
现代人旅游,其实是在消费,是在买卖,是花了钱买旅游点的服务。旅途有时间保障,有饮食保障,一切都无忧,一切也都就格式化了,你看到的和他看到的并无不同,几乎没有什么偶然性可言。就像那些所谓摄影家们都举着长枪短炮对着一个风景拍摄一样,拍摄出来的东西可想而知都是大同小异的。无感也就无诗。
当然,现代人的表达也远比古人丰富了。诗之外,还有照片,有抖音,不需要高深的学养和长期的训练,拿起手机来就能表达。表达出来的声色远比古人直接和丰富,但是其中蕴藉的审美感受与审美意境,也就在这样的急就章中稀薄而至于无。
所以,仅就位移能力来说,古人是无法和现代人相比的。现代人这样普遍都去过很多很远的地方的情形,在古代是无法想象的。但是,就观感表达和人生表达来说,古人中的那些千锤百炼的文章诗句,又是远胜今人的。
也许,仅就审美能力和审美表达的能力来说,现代人总的来说是不及古人的。
首先,旅游这种事基本都是衣食不愁后才会享受的,在古代,绝大多数老百姓都在为生计发愁,哪里会旅什么游,而能旅游的人,基本都是受过较多教育的,而古代,诗词又是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第二,古代估计也有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旅游不会写诗,只是史书不会留下他们的名字,所以我们看到的就是古人旅游就会写诗词。
第三,古代没有照相机手机,所以无法拍照,但是有画画画的好的会把风景画下来,当然,特别牛逼的能流传千古,但是,都是为了把美好的景色留下来,这难道和拍照有什么本质区别吗?
第四,现代人旅游也不都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也有些文人雅士看到美好风景吟诗作画,只是你不知道而已,我就看到过。
第五,人类的本质是分享,古人看到美景吟诗然后流传出去和我们旅游拍照发朋友圈微博其实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