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红烧肉做法

五花肉一斤、水煮蛋两个 适量

冰糖 一瓷勺

醴陵红烧肉做法,醴陵红色旅游景点。  第1张

姜片、蒜粒、小葱段 适量

醴陵红烧肉做法,醴陵红色旅游景点。  第2张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香料:八角两颗、香叶四片、干辣椒八个 适量

蚝油一瓷勺、生抽两瓷勺、老抽一瓷勺 适量

广东米酒 三锅铲

新鲜青红辣椒、朝天椒 适量

剁辣椒 一瓷勺

湖南红烧肉的做法步

步骤

备菜: 五花肉加葱姜、料酒、花椒,焯水,洗净,沥干水分,切块 鸡蛋放冷水中,盖盖,煮开,关火,焖8分钟,剥壳 步骤: 热锅冷油,油烧热至冒烟,下五花肉,炒至淡淡金黄,捞出备用

步骤 2

另起锅,留一瓷勺底油,下冰糖,炒糖色 小火,不断一个方向搅拌,炒到糖融化呈枣>赤色/p>

食材:带皮五花肉850克,料酒60克,白糖100克,盐、味精、油、八角、桂皮、干椒、胡椒、蒜子、辣椒、姜片等适量。

>步调/p>

1.油在锅里烧沸腾后,放入八角、桂皮、干椒、胡椒、蒜子、辣椒。

2.五花肉加姜片和料酒焯水,撇去浮沫,改刀成块状备用。

3.锅内重新放入少量油、大量白糖,熬制成淡红色后,放入备用碗内。

4.熬糖的锅直接放入五花肉,倒入少量刚才制成的油。

5.中火煎制1分钟,放入一半制成的红糖浆。

6.放少量开水,烧的接近干,至汤汁粘稠。

7.把剩余的红糖浆放入,汤汁搅拌到每一块肉上,小火烧一会。

8.到红色已经显露,再次放开水,煮制,汤色变红后放入食盐、味精,到浓稠后起锅。

湖南醴陵属于市还是属于县啊

醴陵市属于县级市,1985年撤县设市,现辖19个镇、5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面积2157平方公里,总人口106万。因盛产陶瓷、花炮,而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是世界釉下五彩瓷原产地、中国“国瓷”“红官窑”所在地和花炮祖师李畋故里,是“中国陶瓷之都”和“中国花炮之都”。

醴陵,为湖南省辖县级市,由株洲市代管。醴陵地处湖南省东部,东邻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上栗县,北接浏阳市,西倚株洲市区、株洲县,南界攸县。2016年醴陵市统计公报显示,醴陵市辖19镇、4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1个示范区,总面积2156.46平方千米,总人口104.8302万人 。

醴陵小炒肉的做法最正宗的做法

用料

主料五花肉200克红椒1个尖椒1个

辅料豆瓣酱1汤匙料酒1汤匙白糖1/2茶匙蒜2瓣姜1块香醋1小勺植物油15毫升

做法

1.青红椒切丝,五花肉切薄片,姜蒜切丁备用。

2.锅里热油,放五花肉煸炒;炒至五花肉变色放入姜末和蒜末。

3.调入豆瓣酱、料酒和香醋,拌炒出香味,放入青红椒同炒。

4.炒至青红椒断生,调入白糖,翻炒一下即可出锅。

原料:

猪腿肉或里脊肉、咸菜(雪里蕻)、毛豆仁、红辣椒。

配料:

盐、料酒、白糖、生粉、食用油。

做法:

1、毛豆洗净沥干;猪肉切细丝,以少许料酒,盐,生粉拌匀腌制15分钟左右;

2、咸菜洗净,挤干水分后切碎丁;红辣椒去籽,洗净切丁;

3、炒锅中加入少量食用油烧热后,下肉丝滑炒至变色,盛出备用;

4、炒锅中添加适量油烧热之后,下红辣椒丁,咸菜翻炒片刻后,下毛豆翻炒;(可添加适量清水)

5、下肉丝炒匀,加盐,白糖调味即可出锅。

醴陵在近代史上都出过哪些>名流/h2>

醴陵湖南省县辖市,由株洲市代管,醴陵盛产陶器、花炮,是世界釉下五彩瓷的原产地、中国“国瓷”、“红官窑”所在地和花炮祖师李畋的故里,是“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花炮之都”,历史悠久,名人众多,不胜枚举,答主简单介绍几位醴陵近代的名人。

左权

左权,1905年3月15日出生于湖南醴陵平侨乡一贫苦农民家庭,小时候丧父,常年在饿冻中生活,1923年左权投笔从戎,离开醴陵,前往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1924年3月考入广州陆军讲武学校,同年11月转入黄埔军校,编为一期6队。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赴苏联学习,1934年参加长征,参与了指挥强渡大渡河、攻打腊子口等战斗。到达 陕北后,率部参加了直罗镇战役、红军东征和红军西征。

全面抗战暴发后,左权协助八路军开赴太行山抗日前线,粉碎日伪军的“扫荡”,发展壮大人民武装队伍,取得了百团大战等战斗的胜利,1942年5月左权在指挥八路军总部机关突围转移时,不幸牺牲,年仅37岁。

程潜

程潜,1882生于湖南醴陵官庄,清末秀才,同盟会会员,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毕业,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曾任湘军都督府参谋长、非常大总统陆军总长、广州大本营军政部部长、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军长、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等职,1949年8月4日,程潜和陈明仁率部起义。1952年被委任为湖南省人民主席,1968年4月9日在北京逝世。

陈明仁

陈明仁,1903年出生于湖南醴陵洪源乡,1924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历任国民革命军旅长、师长、军长、兵团司令、湖南省政府代主席等职,1949年8月4日在长沙率部起义,后任第二十一兵团司令,湖南省军区副司令。第五十军军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74年5月21日在北京逝世。

何健

何健,1887年3月出生于湖南醴陵茶山岭乡,辛亥革命后相继进入湖南将校养成所、武昌第三陆军中心、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校,毕业后参加湘军,1926年7月随唐生智参加国民革命军,率军北伐。

1927年11月唐生智下野后,他率部盘踞湖南,1928年1月南京政府西征军攻克长沙,他通电求和,他仇视农民运动。1929年2月拥蒋反桂,被任命为湖南省主席,先后参加了多次“围剿”的战斗,后因“围剿”有功被擢升为二级陆军上将。之后红军北上后,所部被调往江、浙,1937年被委任为国民政府内务部长,抗日战争后辞职,往南岳休养,1949年迁居香港,1950年迁居台湾,1956年在台北病死。

李立三

李立三,湖南醴陵人,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回国参加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地方和中央担任工人运动领袖,曾一度掌握中央实权,在1930年犯了“立三路线”的错误,但不久便认识改造。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工委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等职,1967年6月22日蒙冤去世。

醴陵近代史上除了上述几位名人外还有宁太一、邓文仪(原国民党行政院内政部政务次长)、耿飚、宋时轮(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将/span>)、杨得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将/span>)等等。

如有错误,望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