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将生产文化和旅游结合起来,来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呢

这个话题,确实值得研究,因为遍观当下很多乡村旅游热和后续的一地鸡毛,浪费资源不说,也是对人心的打击。

而要真正的拉动乡村旅游,一定是依据当地特色,从自然风光,人文风俗,历史文化,能公巧匠,农事体验等,必须从实际出发,政府在营造好基础建设和大方向的前提下,其它的可以降低老百姓自己来发挥。

怎样将生产文化和旅游结合起来,来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呢,扶贫文化旅游工作总结。  第1张

千万别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哪怕慢一些,也要实事求是,反而能给获得比较好的反应,别忘了,就是当地人自己的子女亲友朋友,就是很大一门生意了,而且当下乡村大量萎缩,真能保留一些原生态,基础建设到位的乡村,已经是有巨大价值了。

怎样将生产文化和旅游结合起来,来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呢,扶贫文化旅游工作总结。  第2张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结合现在交通,车辆,自驾游的火爆,只是定价合理,服务周到,定是大受欢迎。

这个事情可真不简单,除了要有好的规划方案和前期大量资金投入,最主要还得当地政府大力支持才行。总之,这个事情要想做成功,各方面的资源都要跟得上,而且这种项目都不是短期内能见效的,我见过几个做这类项目的都是弄到不上不下,进退两难。

大家好!我是广东茂名化州人,现在国家政策大力发展新农村,那农村又靠什么发展起来呢?大家都知化州以橘洲为名,称橘洲城,橘红就是化州的名片,平定镇大岭村就是以橘红发展起来的农村旅游。

20年前,在这里,你看不到漫山遍野化橘红,你看不到化橘红文化广场,你看不到现代化环村大道……20年后,这里上了央视荧屏,展示化橘红的魅力;这里迎来了八方游客,连外国人也闻香而来……

这里就是化州市平定镇大岭村,也是“中华化橘红第一村”。她因盛产正毛化橘红而闻名于外,正从一个化橘红村蝶变成美丽乡村。

如今的大岭村,全域旅游的意识已经深入人心。

2017年初,村民们建起一条环村大道,连接原来的村道变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公路网,有效地化解了大岭村交通拥堵难题。游客表示,新修了环村大道,来大岭游玩比以前更便捷,心情也更舒畅。

新建的化橘红文化广场,面积5000平方米,成为举办化橘红文化活动的主场所,平时又成为村民跳广场舞的生活乐园。村民李姨自豪地说:“自打有了这个大广场,我们也可以像城里人一样,广场舞想跳就跳。”

广场旁边,是一口新建4000多平方米的金岭塘。但见飞鹅戏水泛起层层涟漪,四周种满了赏心悦目的花草,在塘头用花草栽成的“中华化橘红第一村”几个大字显得格外壮观夺目;另一边,是一座化橘红林。林中新铺了3公里赏花小道,还在化橘红树下安装了100张小石凳,可供游客歇脚休息。有花有果有橘香,有山有水有人家,宛若一幅得天独厚的生态画卷,横铺在大岭上,让人流连忘返。

大岭依靠化橘红发展起来,也必将依靠化橘红走向未来。

大岭之美,美在产业。目前,大岭种植化橘红1500多亩,几乎每家每户都种植化橘红。从化橘红苗的培育,到化橘红树的种植,再到化橘红果的加工、销售,在这里,你会看见化橘红产业链不断地被拉长。2016年,中央电视台对大岭村化橘红产业作过深入采访,节目播出后,反响热烈。据不完全统计,大岭村种植化橘红年收入达700多万元。

如今的大岭,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以化橘红为主题的乡村旅游、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建成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疗养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医药生态旅游胜地,走出一条具有大岭特色的美丽乡村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