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时期,一位中学班主任在班级群发的道歉信,看了你有何想法
看了这位家长的道歉信,心里很不是滋味,对家长的无奈深表同情,替孩子惋惜,疫情期间仍在关心孩子的孩子,可孩子为什么不珍惜呢?
同时,老师心里肯定也不好受,对于老师的付出,家长和孩子为什么不体谅呢?反而觉得因为老师要求学校打卡,把孩子逼到这一步,让孩子厌恶学习,迫不得已而转学。
看到这些,心里无比酸楚,在疫情面前,本来我们就紧张、担心,生怕家里人不小心被感染,每天时刻关注疫情发展。孩子们也是这样的心理,不能像往日一样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游戏,感受到今日与往日不同。
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想象不到疫情的严重性,但能感受到这种疫情限制了他们的自由,剥夺了他们快乐的权利。会使他们感受到沉闷、压抑。
在这紧急关头,我们要做好自我防护,增强信心,而不应该增添更多的烦恼。为孩子的学习而发愁,其实,为孩子选择新的学校,并不是好的选择,孩子仍需去适应。
我们应该分析问题的产生原因,家长、老师、孩子互相沟通,互相支持配合,相信问题一定能解决的。
网上学习也是抱着对孩子负责的态度,老师们每天嗓子哑了,也要调整好状态,保证每节课的教学效果。许多教师自觉自愿晚上给孩子们网上辅导,这付出的背后不都是为了孩子们吗?孩子们学习好了,这不是家长最大的心愿吗?要求孩子打卡,不是为了巩固知识的需要吗?
每个孩子的自觉性是不一样的,有的需要家长监督,有的学习独立,自己就能完成。家长上班工作忙,我们可以培养孩子的自觉习惯,这种习惯可以陪伴孩子一生,终身受益,我们下班了,督促一下,过问一下,关注一下,总比放任自流好多了。
当然,如果网上学习、打卡真有困难的,排除客观原因,现在网络公司服务非常到位,学校也非常关心,不会因网络问题、设备不够造成孩子学习的障碍。
如果孩子实在自觉性差,不适应网络学习,不愿每天打卡,我们老师按照上级文件精神,不要强制,不要“一刀切”,因材施教、因人而异。遵守一个原则,疫情防控期间,以防护为主,不要加重孩子的思想负担。
看到跟孩子有关的话题我就想说说我家的,我家的双胞胎儿子,今年高一,从上网课以来哥哥就去了姥姥家用电脑,弟弟在自己家用电脑,他们两个都有自己的手机,早上六点开始自习,都是自己起床打卡学习,我醒了打电话问一下老二,他都是已经开始了,老大从来没问过,今早老师群里说他是打卡第一个。老大学理在尖子班,学习比较累,但是下课也会玩手机,老二学文,感觉比较轻松,在普通班。我给他们的观点就是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事,我们只负责挣钱养家。平常他们考试也是忽上忽下的,想着老二怼我的一句话就是你们学习的时候就刚进不退吗?所以我只是经常和他们沟通,但不会因为退步就打骂之类的,现在看到老二下课看小说啥的也急,我就和他闹着玩会,让他休息休息。他俩的基本状况是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基本完成,没有被老师点名批评过。我很感激老师们,又要给孩子们上课还要管着家里的孩子网课,我能帮忙的我就尽量帮,能不添乱就绝对不麻烦老师。也都希望所有的家长,同学,老师们都互换角度想想,咱们努力把这个特殊时期经营好,谁让我们遇到了这个千年难遇的疫情呢
首先对这位班主任的做法表示理解,为什么不是支持或反对呢?有这样一句话:你不知道别人的苦难,就不要指责别人的软弱。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对某一事件做结论时,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疫情的大背景共克时艰体现在多方面,疫情产生的线上辍学现象很严重,每个班里总有几个或“隐身”或“掉线”,老师们也是鞭长莫及。从提供的信息看,父母忙于疫情工作没有陪学的条件,更重要的是平常没有给予孩子正常的学习习惯教育,在没有学校监管的情况下,孩子的学习就流于形式了,这也正是现在线上学习辍学的孩子的共同的问题。
不过有一句话值得关注孩子的后继上学命运,他的父母说让他转学,看他有没有学其他的有出路。我们的控辍保学工作刚刚有了成效,家长把孩子转到哪里?所以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不知孩子现在上的是几年级,我们九年级班里有个女孩子学习比较吃力,放寒假前准备走职业学校春招,学烹饪专业。在假期的前两天,我看到她在自己家熟人餐饮店里帮忙,她动作娴熟,满脸幸福……我觉得好多类似于她这种情况的孩子,与其让他们坐在教室里“鸭听打雷强按着”听课,不如让他们到职业学校学一技之长。这也许就是孩子的出路。为他们今后更好的生活奠定了生存之路,将来也说不定会成为某方面的人才。不过,就班内这个学生,这一段因春招工作没法开展,我也是建议她听几科能听懂的课,比如语文历史政治。
所以,面对疫情的大背景,线上辍学和不学的大量“学困生”“溜号者”,包括无条件线上学习的贫困生“挣扎者”,应该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不能凭借班主任的微薄之力解决问题。还有,现在家校应该真诚沟通互动,互怼或冷战只能是互败,老师家长都要尽一己之力去帮助正处于迷雾中的孩子,团结就是力量,我们才能够打赢这场疫情的总决战,“独行快 同行远”期待携手并进迎接战疫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