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顾少强到江贤俊,教师辞职究竟为哪般
说实话,我二十多年教书生涯中,亲眼看见昔日同事辞职的也不算多。在乡镇学校(50多个教师编制)时有三人辞职,考入其他事业单位和公务员的有十人以上。后来到了县城中学(编制140人左右),晓得的有5人辞职,6人考入其他单位。为了生计,估计在没有找到去处前,应该还是不会辞职吧。如果工资待遇低了就要辞职,那天下是不是很多行业都不会有人干哦。显然不是,我就知道一个环卫工人的岗位都有竞争的哦。
曾经为中学教师的我,从中学辞职的时候,虽然没有顾少强那般潇洒,也没有江贤俊那般淡定,但是去意已决的自己,就这样在未来不知在哪里的时候,选择了辞职。
![从顾少强到江贤俊,教师辞职究竟为哪般,旅游科科长工作总结和下面计划。 第2张 从顾少强到江贤俊,教师辞职究竟为哪般,旅游科科长工作总结和下面计划。 第2张](http://www.meilici.cn/zb_users/upload/2024/12/20241212080141173396170181841.jpeg)
曾几何时,成为一名教师是自己儿时的梦想,所以放弃高中,选择师范。一方面是想着早日工作,早点给家里挣钱。另一方面,自己内心那份对于教师职业的崇拜,一直促使自己一步步站上讲台。
当年师范毕业,早已没有了分配的机会,自己毅然选择对口高考,踏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当自己踏入大学的那一瞬间,觉得自己离自己的教师梦想又近了一步,发奋读书,只为将来站在讲台上的自己能够不误人子弟。
至今仍然记得自己第一次踏入教室,第一次站上讲台,第一次开口说:“同学们好!”就如昨天自己才刚刚上完课一样。那种最初的感觉,就如这初春的暖阳,照进了我的心里。当一个人实现自己梦想的时候,我想那个人的那种幸福感觉也大抵如此。
每天自己认真备课,信心满满地踏入教室,看着那一双双祈盼的眼睛,上课成了一种幸福的感受。我所带的两个班级一直在学校里排前两名,同事们都笑称:“有你在,我们永远拿不到第一。”
然而,由于是私立学校的缘故,学校的各项制度苛刻,教师参差不齐,领导不懂教育,学校越来越商业化,再加上觉得自己未来就这样度过,就如看见了自己的一生如何度过一样。我选择了辞职!
我的故事如此,但是并不是所有辞职的老师都如此。老师辞职的原因也有很多:
1、工资待遇低
上午刚刚回答了一个问题,那就是:31岁的县城小学男教师,月薪3900元该辞职吗?我看所有人的回答几乎都是建议辞职,出去闯一闯。老师的工资待遇问题,地域不同,差距巨大,和老师们的辛苦付出不成正比,老师们辛辛苦苦工作,收入微薄,却也要面临教育中各种各样的问题。
2、重复性工作
年复一年的重复性工作,使得老师的工作很单调,没有了挑战性。长久如此,就会使一个人产生了惰性,只顾把课教好,对于自身没有了更大的目标。随着年龄不断增大,更没有了什么奋斗的动力。
3、工作压力大
没有当过教师的人,不能真正理解教师工作的各方面的压力。教师不是面对一个学生,而是几十个学生,每个学生的性格不同,学习表现不同,老师需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这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且每个学生后面都是一个家庭,有的家长理解老师,有的家长不理解老师,还会有各种各样的矛盾出现。老师除了正常教学之外,各种各样的事情会使老师喘不过气。
教师辞职也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所导致,像顾少强是想毫无牵绊,看看那么大的世界;江贤俊是觉得当老师没有了成就感。无论走过什么样的路,又选择了什么样的路,只希望某一天,都能够找到大放异彩的自己!
顾少强是因为一封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而引起社会的关注,的确,世界太大了,三尺讲台太小了。
很多教师就是站在这三尺讲台上教书育人一辈子,不管怎么说,教师这个职业、这个身份,比上不足比下还有余,能下定决心离开讲台的,也需要勇气。
顾少强写了一封中国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居然真批准了。也许是顾少强干了很多老师想干却没有勇气干的事情,所以,她能引起这么强烈的反响。
2015年,顾少强和她的丈夫一起被郑州某旅游公司聘为"终身免费智慧出行体验师"。看来,她真的能好好地去看看这个世界。
江贤俊是放弃了大学副教授的职称,去改行当菜鸟驿站的站长,他辞职的理由是:自已教了25年,累了,疲倦了,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讲课时看到那些趴在桌上呼呼大睡的学生,没有成就感,给人送快递,感觉自己被需要,这就是成就感。于是,他的辞职也引了关注。
不要把教师这一行看得太高大上,他们都是普通人,也是因为他们想要做的事情和教师这一行的巨大反差,使得旁人刮目相看,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而是大家传统观念上的不同认识罢了。
如果你是老师,你舍不舍得辞职呢?
我是月亮姐姐Nancy,感谢友友们的精彩评论、热情点赞、温馨关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结合我身边的两个辞职案例来谈一下这个问题。
第一个案例:天津某著名公立初中,物理老师,工作年限15+,年前选择从体制内辞职。辞职理由:
第一,对学生的失望。从2015年开始,天津小升初公立学校不再采取“择优录取”模式,而改为“摇号录取”模式。此举导致公立初中生源质量严重下降,尤其是天津某些区,先私立后公立,导致某些传统的优质公立初中沦落为“收底校”,差生云集,自然大大增加了教师的教学和管理难度。
第二,对学校的失望。主要表现为公立学校的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盛行,什么工作都要讲究“雁过留痕”,务虚不务实,导致很多老师要把相当一部分精力放到繁琐而又无意义的行政任务和思想、教学汇报和考核中去。
第三,收入待遇的急剧下降。现在天津市狠抓严管公立学校教师补课风、辅导风,导致相当多的老师只有额定工资收入,而额定工资收入相当有限,自然容易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第四,对家长和工作环境的失望,现在老师也几乎成为“高危职业”,教学管理环节处处遭遇“不管不行,管又动辄得咎”的尴尬处境。
由于教学能力出色,名声在外,这位老师辞职后,任职于几个大型知名连锁辅导机构,同时与几个大型媒体合作,开设公开网课等。根据他自己的反馈:比原来任职公立学校更忙,但由于是为自己打工,且时间、身心更为自由,内心也更为充实快乐。
第二个案例:身边同事辞职。这位同事搞新闻、广告业务出身,有过央视、知名广告公司的光辉从业履历,后辞职考博,博士毕业后进入高校做老师。进入高校后遭遇“水土不服”:虽然发表过多篇有分量的学术论文,有多个横向合作项目,但副高职称一直阴差阳错评不上,从前年开始主动放弃职称评聘这条路。2018年年末选择辞职,他给出的辞职理由是:偏爱不确定性。高校死板、僵化、无前景、一眼可以望到人生尽头的职业显然没有满足他的期望值。
同事辞职后,选择回到业界,就职某大型网媒平台,据说很快要上市的一家网媒,任职高管。从职业环境、收入和前景而言,他的新东家明显要优于高校。
这是我从业近20年身边的两个辞职案例,不多,属于极少数,所以教师辞职潮并不是普遍现象,而是个案。毕竟,虽有不如意之处,但教师职业的稳定性,寒暑假福利,高职业声誉以及中等以上收入水准还是很有吸引力的。也正因为后者,现在能够选择放弃教师职业,重新规划后半段人生的人是不甘于得过且过,随波逐流的勇者。起码,我身边两个辞职案例中的主角是这样的。
以上,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