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手环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伴侣。其中,测血氧功能因其便捷、无创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关于智能手环测血氧的准确性及测量时效性,仍存在诸多争议。本文将围绕智能手环测血氧的准确性、测量时效性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有益参考。

一、智能手环测血氧的原理

智能手环测血氧精准测量的奥秘与时效讨论  第1张

智能手环测血氧的原理基于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Photoplethysmography,PPG)。通过发射一定波长的光,照射到皮肤表面,利用光在血液中的吸收和散射特性,计算出血液中的血红蛋白饱和度(SpO2)。具体来说,智能手环内置的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分别负责发射和接收光信号,当光通过皮肤和血液时,其强度会发生变化,接收器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进而计算出SpO2值。

二、智能手环测血氧的准确性

关于智能手环测血氧的准确性,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据相关资料显示,大多数智能手环的测血氧准确度在±2%左右,部分高端产品甚至可以达到±1%。这一数据并不能完全代表智能手环测血氧的准确性,因为影响准确性的因素较多。

1. 环境因素: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都会对智能手环测血氧的准确性产生影响。例如,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会发生变化,导致测得的SpO2值出现偏差。

2. 个体差异:不同个体的皮肤厚度、色素沉着等生理因素也会影响智能手环测血氧的准确性。

3. 设备因素:智能手环的传感器、算法等设备因素也会对测血氧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三、智能手环测血氧的时效性

除了准确性,智能手环测血氧的时效性也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一般来说,智能手环测血氧的时效性在30秒至1分钟之间。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以下因素会影响测量的时效性:

1. 手环与手腕的贴合程度:若手环与手腕贴合不紧密,会导致光信号传输受阻,从而延长测量时间。

2. 皮肤状态:皮肤干燥、粗糙等状态会影响光信号的传输,导致测量时间延长。

3. 环境因素:如前所述,环境因素也会影响智能手环测血氧的时效性。

智能手环测血氧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消费者还需注意环境因素、个体差异等影响准确性和时效性的因素。在选择智能手环时,消费者可根据自身需求,综合考虑产品的性能、价格等因素。对于智能手环测血氧的准确性及时效性,还需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张晓峰,李慧,李晓东. 智能手环测血氧准确性的研究[J].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9,36(6):1222-1225.

[2] 陈思,刘明,王庆华,等. 智能手环血氧监测的原理及影响因素分析[J]. 电子科技,2018,41(2):72-74.

[3] 刘畅,张宇,赵明,等. 基于智能手环的血氧监测技术及研究进展[J]. 电子科技,2017,40(4):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