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道疫情出省旅游很危险,国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出去旅游呢
今天到医院核酸检测的人很多,昨天也不少,还下着雨。东北的秋天是一场秋雨一场寒了!昨天很冷的,大家都排着队,想想他们也不容易,为了玩儿,也是付出了不少代价!最惨的竟然是有附近的一家人中秋节去哈尔滨玩。在哈尔滨呆了三天,回来第二天就有了疫情,一家三口马上就被带走去隔离了,现在还没有回来。听说孩子一个月之内是很难上学了,他们一家三口人十一国庆节是在旅馆隔离中度过了。
当初他们去旅游时,可曾想过去这一趟,回来会付出的这样的代价。大把的隔离费用不说,这种失去自由,不能上学,不能上班的痛苦也真是够受了。所以,周围的人从他们一家人的身上,吸取了极大的教训,基本都是在本地周围晃一晃,跑到农村的田间地头走一走,到大自然中去看风景,吹吹秋风,看看田野。也有不少人回到老家陪陪父母。一家人,团团圆圆,享受天伦之乐,也是一件美事!也有不少人回老家秋收的,也是累得够呛,干秋收这活有些人真是不行啊!但是看父母年纪大了,也就不忍心了,忍着痛苦的干吧!!有人就开玩笑说是农田三日游啊!游玩项目非常丰富啊!四轮兜风项目,玉米地野餐项目,还有收玉米体验项目等,包君酸爽……
国庆长假期间选择了周边游,没有选择出重庆的旅游,真的很香。
疫情持续了将近2年的时间里,多数人还是能积极配合应对疫情的。国庆是国家母亲的节日,在共同抗疫取得显著效果的时候,疫苗的接种在有序地进行着,由之前的成人,到之后的少年,再到现在的幼儿园统计接种人数,都在说明着一个道理,国家和社会对人民是无限负责任的,能筑起的抗疫全民强就是对大家的负责任。
国庆外出的选择,部分是个人的旅游需求,部分是家庭的探亲必要,选择出行的需要健康码和行程码,虽然疫苗不一定百分百杜绝疫情的发生,但是确实还是有不错的防疫效果。一方面是个人需求和探亲必要,另一方面有强心针,这是这次国庆出行选择的前提条件。
针对突发事件,伊利的疫情事故,政府在处理上已经很成熟,能够快速有效的做好疫情管控,这也是为什么有部分人不担心突发事件的原因。国家对人民完全负责任,人民先做好个人,才能为群体做好基础,不能一概而论的说出行就是不好的个人行为,因为每个人的出行理由都在很充分的,做好旅游途中的个人防护,是对自己也是对社会群体的负责任。
很危险吗?不觉得呀。疫情防控常态化,别大惊小怪的。戴好口罩,注意卫生,保持距离,做好核酸,不去人太多的地方即可。人多还有个原因就是憋得太久,好不容易有个7天长假,人民生活好了,富裕了,出去看看祖国大好河山没毛病,我可爱的中国🇨🇳。
压抑的太久总是想释放释放的从去年到今年经常的因为疫情的反复而被告知,不要走远不要出声,不要离家太远,要关心这个注意那个。
像我一样,现在已经注射了疫苗以后,就不再担心老是要什么核酸检测,核酸检测一次也蛮贵的,要需要100多块钱呢。
有机会像国庆节能出去还是希望出去,现在都有汽车的,一般家庭可以自驾游出去,这样尽可能少跟别人接触,同样也能够达到旅游的目的。
而且这些冒险的人除了少部分到新疆,伊犁的人有一点点尴尬,耽误了几天行程以外,大部分人还好,没有遇到太多的阻碍,那么他们的冒险就成功了。
尽管我们会有很多人出行又安全的回来而感到欢欣鼓舞,但是看看总的数字也不是太让人乐观了。因为我们今年的旅游情况,包括营收情况和2019年的情况相比,只有达到59%的水平。也就是将近40%多的游客及消费都流失了。这些钱都白白的损失了。意味着有40%的商家,他们实际上没有收入。因此还需要继续努力。#新媒体##自媒体##我要上头条##微头条日签##杭州头条##策划#
也许,或多或少,每个人内心都在向往着外面的世界吧。周围的风景再好,也有看腻的一天。
不可否认,疫情阻碍了部分人迈向远方的步伐,出于对疫情的恐惧、对自己和亲人朋友的责任感而放弃了出行的计划。
其实,就目前的形势来说,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只要不去中高风险区,应该是安全的。但也不排除个别地方的突发状况,比如这次的伊犁。
但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毕竟,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而国庆长假,不像其他假日,比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这个假期,正好可以出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彻底的放松心情,而且高速免费,可以减少自驾出行的费用,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我们每个人外出时要做好相应措施,时刻谨慎、不能掉以轻心,而且要积极配合景区的防控要求。这样,我们就能在拥有自己的“诗与远方”的同时,也能保护好自己。
现在疫情下的国内旅游业已经恢复了吗
应该说是在逐步恢复,这场疫情最旅游业的影响最大。小的旅游公司及旅游大巴的车主们近几个月几乎都没开张,老百姓出行大多是选择周边游,国内也多数还是自驾游,都持观望态度,因为有些地方的景点还没对外地人开放,开放了的景点也还在控制每天的游客量,需要预约,虽然有些地方景点免门票,要完全恢复需要一个过程。
新冠疫情对旅游业冲击是毁灭的,从业人员欲哭无泪呀。现疫情防控中国取得重大成效,风景这边独好。国内旅游业己逐渐复苏,省内游、周边游己开始,消费水准大打折扣。但热门景点控制人数,进场游客只是平时的三分之一,全面恢复还要等待疫情的真正消失。
今年一季度,创效益最厉害的黄山风景区,亏损七千多万元。其他景区收入下滑更可想而知。
旅游业是无烟工业,对国家服务业的支撑作用尤其重要,带动餐饮、住宿、商品供应,甚至对农村生态游,乡村振兴有助推作用。只有疫情防控工作全部结束,旅游业的春天才会真正地到来。
谢邀请。从2018年到2020年三年五一数据来对比分析:中国🇨🇳旅游业恢复了吗?
先看2020年数据,文旅部:全国>欢迎strong>国内游客1.1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约475.6亿元。银联网络交易总金额1.57万亿元;民航运输旅客316万人次;铁路发送旅客3385.3万人次;五一假期快递揽投量双双破10亿件;五一抖音数据报告:热门景点85%打卡用户来自省内无恙,病毒将去。
2020年实际旅游人数创预测新高:此前,携程等多家机构提前预测今年“五一”假期出行将大幅下降。但前四天已超过此前两种分析对整个假期出游人次的估值。
2017年、2018年和2019年数据看山河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三年数据:2017年1.34亿人次,2018年1.47亿次,2019年1.95亿次!如果没有疫情,再加上五天黄金周,今年突破2亿甚至3亿不成问题!
2019年消费人群去年50后60后消费能力最强,人均消费最多的城市为北京、大连和太原高达7000RMB每人!
信心层面国内游已基本恢复70%:今年仅仅四天便已超过节前预测,说明旅游信心十足,疫情的影响将慢慢散去,更有很多国内景区已人山人海。但国际旅游信心尚未恢复,还处于休整状态!
数据层面看旅游业恢复在60%左右:从接待人数看,从人均消费金额看,从以自驾游为主的旅行方式看,从铁路运输看…
总体旅游恢复度向好,已处于快速恢复的路上,以爬山类比,已经爬过山腰,期待跨越巅峰,看那最美的景色!
欢迎谈谈你出游的有趣故事和经历看法!
个人认为,目前旅游行业,暂时还没有回复到以前的状态。
因为:1.虽然现在很多地方疫情基本都控制住了,但是黑龙江、广州却变成新的疫情地区,而且其它地方的无症状感染者也在增加,所以大多数人,这个时候不会选择去旅游。2.老百姓很多现在没有工作,或者工资打折,所以手里没有太多的闲钱去旅游,大多数会选择把钱用在生活必须品的花销上,而不是花在旅游费用上。3.有很多人担心去外面旅游会传上新冠肺炎,因为口罩也不是百分百安全,就算有点闲钱,很多人也会选附近的地区去旅游和购物。
所以旅游行业今年很难恢复往日的风采,我在海南,本来海南岛往年游客不断,今年明显看出,客源减少,各大酒店基本都在打折促销,并且效果也不是很好,但愿不久旅游行业会重振雄风吧!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首先国内旅游还没有完全恢复,目前开放的也只是大景区、开放式街区和自然类景区等。
目前31省内,新增确诊病历12例,其中6例境外输入病历,另外6例是黑龙家、内蒙本土病历。目前还没有研制出针对新冠状病毒的特效药,而且无症状患者有明确的传染性。
世界是个共同体,国外疫情施虐,随时都有境外输入性风险存在.
针对以上情况国内疫情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咱旅游中是无法预料会接触到什么样的人。
上级领导虽然表示目前中国国内旅游比较安全,但是还会有一部分人坚持五一在家不外出尤其是家有老人小孩孕妇的。旅游上级也倡导要去省内相对控制比较好的地区出游。
目前旅游中发展比较好的是短途旅游、近郊游、踏青游、农家游等。国家也支持旅游业的发展,目前很多景区开放,采取各种举措来引客。
随着短途旅游的兴盛,慢慢会发展长线,这是随着居民安全感增加逐步发展的一个过程,虽然目前还有一些旅游连锁店没开门,但随着形式的发展国内旅游是会逐渐蓬勃兴旺起来的。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疫情基本稳定了,准备出去旅游,到哪儿去最合适?需做什么>预备/h2>
现在全国疫情还是较为复杂的,截至7月13日8时,全国现有267个高风险地区,509个中风险地区。
不过,疫情总体是可控的,现在正值暑假旅游高峰期,多个旅游城市都比较热闹。就拿厦门市来说,作为全国知名滨海旅游城市,这个夏天,厦门旅游恢复明显,旅游客流大涨。
从鼓浪屿每天上岛人数和厦门地铁客流数据就可以看出,这个夏天,厦门是很多本地于外地人选择的热门旅游目的地。
此时厦门鼓浪屿多个核心景区、植物园、胡里山炮台等多个景点均免费开放,多项旅游举措推出,再加上夏日时分,厦门多个景点也是非常适宜游玩观赏的,一时间,厦门又热闹起来了。
当然了,来厦门是需要做一些准备的,省外入厦人员是要准备好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乘坐公交、地铁、轮渡、BRT等公交交通,进入人流密集区均需要佩戴好口罩。进入一些场所是需要出示健康码的。
此时正值盛夏,厦门气温高,紫外线强,外出游玩,一定要做好相应的防晒措施,及时补充水分,出行前做好一定旅游攻略,了解好价格再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