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过年风俗

答:主要有下面四个风俗:

1:烧香:大年初一一大早,嘉兴居民争先恐后去庙里烧香,认为烧香是吉祥的。

嘉兴过年风俗,过年旅游嘉兴好玩吗。  第1张

2.吃年糕:嘉兴人有在大年初一早上吃年糕的习俗,寓意过年。

嘉兴过年风俗,过年旅游嘉兴好玩吗。  第2张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3.祭祖:又称“祭夫人”。除了鸡鸭鱼肉,中间还有一个猪头。

4.祭祀佛祖:正月初三是“小年”。嘉兴人在这一天祭拜佛祖。

嘉兴市有哪些过年的习俗

过年呢,很多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习俗,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已经不太知道了。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嘉兴过年的那些习俗。如果你还有知道的,也欢迎补充哦~

1、除夕压岁钱

大年三十,即除夕。按照传统,每个人都要与家庭团聚,几代同堂,在一起吃团圆饭,看看春晚,共享天伦之乐。在除夕宴的饭桌上,往往小辈们就能收到长辈给出的压岁钱红包,这给红包也是每家每户有所不同,有些是给到孩子大学毕业为止,有些则是给到正式工作或者成婚。

2、烧头香、吃烧卖、穿新衣

初一凌晨,嘉兴市民争去各大寺庙烧头香,清早拜天地祖宗,这一天,大人小孩还要穿新衣新鞋。早餐盛行吃“烧卖”。

3、做年糕、发络笋

过年前,勤劳能干的家庭主妇们早早地准备好了过年必备的食材,做年糕、发络笋可谓是必做的两件事。

做年糕,也叫做糖糕。嘉兴北部一带多以做松糕为主,叫“尺糕”,附近则大多做“印板糖糕”,印板用桃木、银杏木雕刻而成,以寿桃、鲤鱼、双鱼为吉利图案。

发络笋,是把买来的笋干放在淘米泔水里,浸泡上几天几夜,然后在大锅里煮,透着一股浓浓的老笋干的酸蒸气,一直以来络笋烧肉都是嘉兴的一道传统菜。

4、镬糍香

临近过年,很多农家都要淘糯米,做镬糍。嘉善等地也叫粢饭茶,瓷碗里放一把镬糍,再加点白糖,热水一泡,香香甜甜,一般都是拿出来接待客人用。

5、掸檐尘

在嘉兴农村,进入农历腊月有掸檐尘的习俗。掸檐尘一般安排在腊月中下旬,最迟至十二月廿七日,实际上这是一次彻底的家庭大扫除。

6、初五迎财神

“路头”即民间所说的“五路财神”。各商店于年初四午夜至初五凌晨敞开店门,放鞭炮接“财神”。初五,各商店开始照常营业,并摆见神酒。

7、嘉兴春节习俗:人日

  旧俗正月初七为人日,又称“人生日”。是日,人家悬巨秤,秤人之体重。并有为小姑娘穿耳朵戴耳环的习俗。

8、嘉兴春节习俗:元宵节元宵节遮天,虽然已经上班,但是大家还是会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合家吃汤团(汤圆)是一定要有的,夜晚迎灯。月河、梅湾街等也会举办元宵灯节,供嘉兴市民观赏游玩。

嘉兴人过年一般从腊月廿三(俗称“过小年”)就开始了,据《王店镇志》记载,这一天,各家各户开始送灶家菩萨上天。送灶的时候,人们用麦芽糖做的糖元宝去涂灶家菩萨嘴巴,然后将灶君放在用竹子做的特制小椅子上烧掉。用糖糊口,是为了让灶君上天向玉帝汇报时,说些好听的话。“柏子冬青景物新,庖厨又见小年春。连声爆竹通宵震,善富家家送灶神。”(清·沈涛《幽湖百咏》)那天还有一桩大事,就是债主逼债,民间有“十二月廿三,事体犯关”的说法,就是说从这一天起到大年夜,还不出钱的人要出去躲债了,因为正月里是不兴讨债的。

大年三十,即除夕。按照传统,每个人都要与家庭团聚,几代同堂,在一起吃团圆饭,共享天伦之乐。据《万历嘉兴府志》载:“除夕,易门神、桃符、春贴,井石畏皆封,爆竹、燔紫,设酒果聚欢,锣鼓彻夜,谓之守岁。”清·项映薇《古禾杂识》载:“除夕炒冻米,煮隔年饭;扫尘撒豆,围炉焚松柴;饮酒必酩酊而止。” 这天晚上,有的小孩闹着要和大人一起守岁,但大都熬不到半夜就睡熟了,长辈便将新衣、压岁钱等放在小孩的床边和枕头底下。